译林出版社2018-04-15 19:20:26
在江南,有一座简朴而风景如画的乡村,因读书人多,被称作“儒里赵村”。在这里,似乎天大的秘密都能守得住。书中的“我”从小没见过母亲,只与替人算命的父亲相依为命。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夜,“我”彻底成为孤儿,未曾谋面的母亲却突然传来音讯……
《望春风》
首发《收获》2016年1月刊
图:豆瓣 陈然
父亲说,到了仲春,等到村里的桃树、梨树和杏树都开了花,等到大片的柳树、芦苇和菖蒲都返了青,江鸥、白鹤和苍鹭就会从江边成群结队地飞来,密密麻麻地在竹林上空盘旋,那时半塘就是人世间最漂亮的地方。……坐在院子的老槐树下喝茶,就可以看到江边大堤上露出的尖尖帆影……半夜里躺在床上睡觉,都能听见江里的摇橹声和时而低沉、时而高亢的船工号子。
借着快要燃尽的油灯的光亮,我看见南窗外的大雪纷纷坠落,无声、缓慢而坚定。它静静地落在便通庵的屋顶上、池塘边,落在新田的茶垄和果树林中,落在赵锡光坍塌的宅邸里,落在王曼卿早已荒芜的花园中。我知道,此刻飘落在荒寺里的雪,也曾落在故乡黄金般的岁月里,落在永嘉时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上,落在那些由山东琅琊来到江南腹地寻找栖息地的那批先民们的身上。
小说里有余韵悠长、值得咀嚼的历史片段,有置于时代长河背景的“桃花源”气象,有“清明上河图”般娓娓道来的手卷写法,更有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。
这里,普通人是主角,这里,日常生活的瞬间定格为永恒。
格非认为:“在《江南三部曲》最后一部《春尽江南》的结尾,当庞家玉孤独地死去的时候,我觉得写得过于悲观了。我当时就在想,她和端午(我们)还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命运?如果有,那会是什么样的命运?所以在《望春风》中,我给他们安排了稍好一点的结局。另外,《望春风》的整体基调也比三部曲更多一些暖色,对中国乡村的人情(包括人情之美)也更多地留意。”
《望春风》手稿
责编读完《望春风》后,说:我们在感受久违的汉语之美的同时,更感受到不为世俗所左右的求索,感受到一个时代最沉重的呼吸,以及一种真正可能的希望。在对历史的沉思中,用宏阔又精致的结构,以及极为老辣纯熟的文字,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作了告别。
“中国最美的书”设计者 陆智昌
倾情担纲设计
封面
内封书脊
展开
《望春风》今日新鲜到货!
识别下方二维码,即可购买
本期编辑:Fiona